致我聪明勤奋的中国同事和朋友:
又到了年末,忍不住想把自己这一年或者说这几年的感悟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2011年我有机会被调到美国总部工作,三年前又回到北京,诚惶诚恐地接了公司亚太区的人力资源工作,有机会跳出中国来看中国的人才发展,内心有许许多多的感悟。
在中国,我们有最聪明勤奋的人才,可是我们的人才却很少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除了我们的业务发展往往要快过我们人才发展的速度,使我们一直处在人才短缺的状态之外,我们的人才过多注重技术和知识的深度而非经验和领导力的广度,以及我们的外语能力和所经历的传统教育体系也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我们发展国际化人才的步伐。
尽管如此,我始终认为中国聪明的人才大有人在,勤奋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如果以我们的人口基数以及又聪明又勤奋的人才比例来看,中国应该有超出今天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管理人才活跃在亚太或国际舞台,可现实却不容乐观。
在这里,我并不想为大家解析中国人才发展的现状,我只想把这几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跨国企业工作的一些经历以及个人心得分享给大家,希 望能对你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聪明勤奋的中国人能在国际化公司里不断挑战自我,突破发展瓶颈,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1.说出来,说起来
BE SPEAKING OUT AND SPEAKING UP
相信所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员工都会面临这方面的挑战。职位越高,接触的外籍管理者越多,感到来自这方面的压力就越大。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挑战:
1)英语不够好;
2)“说出来”似乎和我们沉默是金,三思而行或者枪打出头鸟的观念相违背;
3)“说起来”的人往往被看成光说不练,不是真正的实干家。
英语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认识的很多同事,英语其实没有他/她们想象的那么糟,可是在和老外谈话时开口必先道歉“My English is very poor”.其实大可不必。有些善解人意的老外会回应一句“Your 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
回想我们在中国开年会时,有些老外哪怕用磕磕盼盼的中文问候一下“大家好”也会迎来满堂喝彩。所以,英语不够好,是我们给予自己的束缚和标签。 只要横下一条心,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一句一句学,勇敢地练习用英语对话和交流,一切都不晚。你会发现自己的英文越来越好。在跨国公司,我看到很多一流的中层管理者因为语言的局限使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止步不前,这些人很多是自己先放弃了。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国际管理人才,何不下决心把学英文作为一项 测试自己学习能力的挑战,记住,有志者事竟成!
不愿“说出来”和不会“说起来”应该是中国人才的通病。这和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我2011年去美国总部工作时,虽然是我第三次海外工作经历,也做足了心理准备,可还是觉得很难在一个新业务领域和新环境里很快“说出来“和” 说起来“。一个月后,我的老板在和我谈话时对我说“You have to speakup and speak out, otherwise, you are not going to make any impact”(你必须说出来,说起来,不然你不可能有任何影响力)。